IDEA

動物類別 >

雞冠細身赤鍬形蟲

INFO

林仲平教授 中文名:雞冠細身赤鍬形蟲 學名:Cyclommatus mnizechi 分布:主要分布於台北盆地附近750公尺以下山區。 型態:雌雄蟲顏色皆為黃褐色,雌蟲前胸背板有兩條黑色縱帶,過往雄蟲依體型大小與大顎型態可分成三個外表型,大型個體頭部寬大且兩側有斜行陵突,大顎長且明顯下彎,大顎中間有一明顯內齒突,中間型個體中央內齒接近大顎基部,大顎彎曲程度較不明顯或沒有彎曲,小型個體大顎狀似剪刀且內側佈滿小型齒突,但依異速生長模型分析顯示,其大顎的生長速率的不同僅可將其分成兩個大顎型態。 生活史/生態/行為: 雞冠細身赤鍬形蟲生活史共分成幼蟲期、蛹期與成蟲,整個生活史約為一年,在野外的成蟲主要出沒時間為五月至八月。雞冠細身赤鍬形蟲雄蟲會藉由打鬥行為來獲取並維護交配的機會與資源,實驗室的研究報告顯示其打鬥行為模式可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接觸(Touch),第二個階段為靜止並保持大顎張開的防禦姿態(Defensive posture)、身體抬升並接近對方(Body raising)與用大顎攻擊對方(Attack)的三種行為模式,第三個階段有雙方大顎交扣後扭打(Tussle)、其中一方夾住對方的頭部(Clamp1)和其中一方夾住對方的胸部或腹部(Clamp2)的三種行為模式,第四階段則為打鬥的其中一方撤退(Retreat)。